Month: March 2021

Happy Lockdown Anniversary!

這幾天散步時嗅到了春天的氣息。「有暖陽的低溫最舒服了!」山姆笑著說。

雖然翻開嶄新的一年,實在不該花太多時間回首過去,但隨著疫苗的發展,倫敦的疫情漸漸往過去式邁進,轉眼(斷斷續續)關在家的日子即將滿一週年,故獻上這篇,從去年三月至今的回顧日記。

March

相簿裡,順著月份倒著走回去,當時的highlights,是有幸能帶山姆回台灣見了家人、一起去了台南和爬了阿里山。

離家時,還記得正式被核發五年工作簽時的複雜心情,殊不知降落倫敦的幾週後,未來一年都不用再進辦公室。

談起生活的本質,不仿翻翻當時的筆記本。從如何運用冰箱裡瑣碎的食材,變化出不同的料理,到兩到三週的時間,完全採買不到任何雞蛋、牛奶和麵粉。那個月,更無形特別留意自己心境狀態的起伏、吸收的資訊,和日常的運作。

那時候突然多了許多空擋,去進行一些生活裡浪漫的事情,但心境上遠是焦慮大於平靜。

April &May & June

如果說三月的生活重心,是在閉關的日常裡找出穩定的步伐,四月/五月/六月則是在日常運動裡探索周遭的環境。

當時無法和山姆見面的過程即便難耐,彼此卻很努力專注在眼前的風景。享受獨處卻彼此打氣,最感動的,莫過於他捨不得讓妳出門,因此幫妳補滿了一個月食糧的驚喜快遞!

談起鄰居Ealing – 畢竟是在倫敦的第一個家,搬家後其實偶爾會想念起,舊家步行10分鐘內所能到達的公園們,以及能嗅到小鄉村感的South Ealing.

那三個月獨處的日子,被我濃縮成了這篇日記:

Lockdown diary – 這三個月,我是這樣學會照顧自己的

July

隨著氣溫日漸回暖,Lockdown的限制也隨之鬆緩。那個月裡,有幾次一下班,我便跳上Uber直達st. Albans. 週末天氣好時,不是在湖邊散步,便是在山姆的房裡看書寫字。

實在無法用言語描述我對這座城市的喜愛,有時也羨慕,距離倫敦市區短短20分鐘的車程,風景和生活節奏竟能有如此強大的置換。

也特別去了一趟Heartwood(說起來大概是第四次的造訪?),即便錯過了4月的藍鈴花季,盛夏的森林依舊很迷幻,夕陽把我們的臉頰照的亮亮的,異口同聲的說好美呀!

(啊,補充:當時也特別去了,前年錯過的薰衣草田。當時所買的乾燥花束,此刻正放在新家的櫥櫃上。)

August

八月是密集找房的月份。

:「如果沒有疫情,我們或許不會突然討論要不要住在一起吧?」我問。

:「沒有呀?本來就在我的計畫內。疫情只是推波助瀾罷了」,山姆說。

原來呀!

當時藉著看房的藉口,我們去了Richmond好幾次。路過Richmond Park找鹿玩耍、在旁邊的咖啡廳駐足也都只是意外而已(笑);另一個被放在口袋的理想區域,是與Richmond的悠閒緩慢有些對比的West Hampstead.

算起來,我們探訪過的四間房型裡,都能各自衍生出入住後的風景!兩間擁有絕美向南的露台、一間建築感本身充滿個性,最後會入手這間老宅,純粹是時機點,與預算最便宜而已。

雖然後來的日子,我們偶爾抱怨老宅所座落的主幹道噪音太多、關不緊的單層玻璃讓暖氣不段外洩外,短短的幾個月,這個家已被我們注入許多好棒的回憶。

September & October

多虧了姆爸和姆哥的幫忙,9月中旬我們順利搬家了!

同居的日子,沒有想像中那樣的不適應。即便從小,並沒有太多與他人共享生活的經驗存在,卻很享受這樣的日常。

談起配置和裝潢,由於能異動的幅度實在不大,除了決定把原空間裡的視覺重心 – 餐桌,推到角落(積灰塵?),並在紙上模擬出幾組,有機會實踐的客廳格局外,我們並沒有刻意花太多心力和預算來整頓新家。談起空間規則的設定,更仰賴著不用明說的默契。

刻意添購的物件,硬要說的話,大概是植物吧!多虧了West Hampstead步行能到達的花店們,意外把客廳一角變成迷你植物園。擁有最佳視角的小閱讀區,也因此成為整個家裡我們最喜歡的角落。

November

隨著老宅漸漸衍生成心中理想的狀態,這個月,我們花許多時間在探索環境。

「有點難過,West Hampstead好像沒有可愛的公園。」在新家簽約時我跟山姆抱怨。

撇除西倫敦的舊家,光想想st. Albans那片離山姆舊家步行5分鐘能到達湖景,遠離自然風景是往市區邁進的日常犧牲。

我們翻起了姆爸在幫忙搬家的那天,給的London Walk小冊子,快速掃瞄後才發現,原來老宅座落的位置,步行至離Hampstead Heath非常的可行,也因此開啟了,每個週末固定會去荒原散步的傳統,覺得是閉關日常裡非常幸運的事情!

December

當月的日記,充滿著一起下廚的記憶。

老宅的廚房有著復古的拱門狀入口(讓有時賴在reading nook的我能夠直擊山姆下廚的背影); 空間是兩個人恰恰好,但一起下廚時每個轉身都會說聲:「小心喔!」的大小 。

大概是這樣的共同交集,廚房不約而同成為我們在新家裡最愛的空間之一。

被疫情影響,飛到蘇格蘭與姆媽過聖誕假期的計劃夢碎 。當時的我們,正在家裡吃著姆從頭到尾一人包辦的pre聖誕餐,一邊看著Boris的即時記者會,才意識到行李不用整理了。

即便如此,當時的聖誕假期仍是過得挺美滿的,餐餐呈現一直被餵食的狀態(oink!)

January

延續著密切下廚的節奏,這個月起開始過著瑞典時差,導致關電腦的時間,提早到英國下午約三點。

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吧,我們開始過起5:30開始吃晚餐的習慣。印象中有幾天是傍晚5:00不到,我已包好了一整盤的韭菜水餃,而姆則會在廚房左手蒸魚、右手炒菜。

突然有點難想像,在此之前倫敦生活的80%,那些一個人下廚,一個人在自己房間吃晚餐的日子呀。

啊,對了,一月的倫敦 也下了久違的大雪。印象中上一次的大雪是兩年前的初春,當時人還沒正式降落,但面試機會因此而被延誤。

雪景不僅讓那個週末的日常散步顯得更加迷幻,我們更能望著客廳的窗景一下午。

這個月,也在家簡單地幫姆過了生日。Happy 31❤️

February

:「除夕吃火鍋好不好?」

:「好呀!」

如果說,日常三餐的前置準備有少部分是由我領軍,那勢必是吃火鍋時!還記得我在廚房燉煮高湯時,山姆莫名的把冰箱裡的一整條大蔥擺上桌的爆笑。原來他理解的火鍋,便是把冰箱裡新鮮的蔬菜擺滿桌。(邏輯上非常正確?)

回想過去三年,除了去年有幸在台灣與家人渡過之外,除夕這一天大多被當成平凡的日子。

想起首要原因,大概是這幾年在倫敦的生活,並沒有刻意機會加入任何台灣人的社交圈,搭配自己懶散的心態,錯過許多三節裡的傳統。其二大概是過往的住家 – 與他人共享的廚房,實在不會衍生太多為了節慶而下廚的慾望。

提到交友圈,打到這裡也忍不住慶幸,今年很大的收穫之一,是在倫敦這座偌大的城市裡,能有幸凝聚起自己好欣賞的人們,在過往閉關的日子裡互相鼓勵和打氣、在城市正式恢復健康後能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