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feature

把蘇格蘭高地的秋天送給你 – 深度探索Pitlochry

2021年的五月,我們從姆媽家跳上火車,一路北上往高地前進。那時我並不知道山姆口袋裡藏著由小樹幹偽裝而成的戒指盒。

在抵達目的地前,火車穿過某站蘇格蘭小鎮,我們異口同聲望著窗景大喊好美,「下次要在這裡下車!」

那座小鎮名為Pitlochry。南方腔唸起來很輕快,但更喜歡驗票員溫潤的蘇格蘭口音,讓造訪前的印象已是真切可愛。

𓂃𓂃𓂃

時間快轉至2023年的秋天,此刻的我們正邁向棉婚!(婚禮被簡短的濃縮成這篇

今年螢幕外的生活是辛苦的。兩個月內歷經兩位親人離世、身體上的大小狀況,與在異地買房所承受的壓力(為人生至今的大魔王)。

也因此,在安排難得的出走時,我們腦海閃過擦肩的那座寧靜的小鎮。拉力之一,除了是高地獨有的靜謐地景之外,也是多虧近幾年,對自我根源追溯備感好奇的姆爸媽,牽起我們與這座陌生的小鎮的緣分!

是呀,山姆的姓氏Clunie便是來自Pitlochry這座小鎮。 一下火車,標示上頻繁出現這個名字,無比親切。想起他從小在倫敦曾被老師念成Curry (每聽到一次都會笑一次)、或是名字總被拼錯的窘境,在這裡絕對不成問題。

𓂃𓂃𓂃

不幸的,到達的第一天便遇到當地的暴風警報。阿姨說上一次收到同等級的預報是20幾年了,一邊把沙包們往店門口裡堆疊。

也因此,頭幾天的天氣是標準的蘇格蘭陰鬱,灰濛又霧雨。但這何嘗不是種心境上的學習,也是我專屬英國秋冬的記憶。

住宿選在離市區步行距離內的小山坡上。每每出門,總會從山坡上的微高處往下望,望見那對岸的山、地景與秋色。如果對環境夠敏銳,會發現大自然著色的漸進過程,同片風景,每天都長得不一樣。

我腳踩著滿地金黃又暈紅的落葉叢,背景響著教堂鐘聲,步伐間彷彿回到留學時光的輕盈。

𓂃𓂃𓂃

在Clunie Path踩著泥濘看彩虹

喜愛山林的孩子們都懂,擁抱山林便是對自然的臣服練習。只要天氣還在安全的範圍,沿途風景可晴可陰、可颳風可下雨。

只要套上一件擋風遮雨又保暖的外套、一雙抓地力強又全然防水的登山鞋、備妥針對路途所需的能量補給,與一位會提醒妳「走慢一些」的旅伴,便能安心上路!

尋著地標上的山姆名,我們穿過Iron Suspension Bridge,在橋的對岸Pitlochry Theatre停下腳步,跟櫃台的奶奶點了一杯熱伯爵茶,一邊望著大自然佈置的窗景發呆。(註:與走過的眾多英國小鎮一樣,即便小鎮中心不算大,藝廊與藝文空間仍是隨處可見。)

手心都暖活後,我們背起背包,往實際的健行路線前進。路途約3.5個小時,映入眼簾的從整片金色的蕨類森林、到壯闊的鐵杉森林。一度被雨淋到有點狼狽時,與牽著狗狗來散步的居民擦肩並互道聲早安,再一起抬頭共享那劃過半個天際的彩虹。

📍Clunie Path, 往返11.7 km

𓂃𓂃𓂃

秋色開滿的Loch Faskally和River Garry

回到上述的鐵橋。不管在橋的哪一方,只要順著湖面往西北面的方向走,便能沿著River Tummel 一路散著步,途經Loch Faskally,最後抵達River Garry.

文字無法描述那幾天納入眼簾的風景,故直接放上系列照片,把高地獨有的秋意傳送給你。

📍Loch Faskally Walk, 往返5 km

𓂃𓂃𓂃

誤闖靜謐清幽的Tay Forest

暴風雨過後,Pitlochry出了好幾天的暖陽,我們便選在其中幾天,預計從Pitlochry 小鎮中心一路走到附近知名景點Killiecrankie. 雖然可以坐公車,也可以沿著上述湖面小徑、順著路標走,但遊客中心的阿姨建議,愛走路不仿走遠路,從Tay Forest森林切入,能看見更多元的地景!

從小鎮中心進入森林的入口,隱藏在高爾夫球場裡。那也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美、最天然的高爾夫球場,旁邊緊鄰的放牧的羊群,讓風景顯得有些俏皮。若害怕迷路,球場旁有間小酒吧,接待的爺爺雖然操著英格蘭北方的口音,但擁有蘇格蘭人接地氣的親切。啟程時,看見窗內的爺爺與我們揮揮手,同時確保我們走在(不容易被球砸到)的小徑上。

Tay Forest 腹地廣大,中途有指標可前往Craigower(當地的山峰眺望風景),也可以一路走到Killiecrankie (我們的目的地),但沿路旅程實在美得令人屏息,每轉個彎的視野置換,喚起滿滿對自然的敬畏與兒時的童心。

我與山姆走走拍拍、腳程緩慢又愜意,恍然回神才發現時間不夠用,故決定中途回頭,才進而順利在天黑前走出森林、返回小鎮。

📍Tay Forest

𓂃𓂃𓂃

抵達Killiecrankie後的圓滿

旅程快邁向尾聲時,我們雙腳每日都隱隱的痠痛著。看著山姆很想去的景點Killiecrankie 仍未被實現(走了兩次都沒有到達),便立馬背起背包、拿著地圖,誓言就算找不到健行步道也要用其他方式抵達。

那天我們一樣是順著River Tummel走,一路穿過 The Enchanted forest 時,順著指標一路走著健行步道,若察覺河谷越來越蜿蜒,便代表目的地不遠了!

也是在途中理解過去幾天瘋狂迷路的原因。原來我們想去的地點非Killiecrankie這個小村莊,而是沿路通往該村莊的Pass of Killiecrankie. 若要使用Google 導航,可以鎖定Garry Bridge為終點。 (上述照片便是站在橋上取景)

此條路徑也無疑是本次旅行裡最喜歡的一條,超級推薦給有機會造訪Pitchlory的人們!

📍Pass of Killiecrankie

𓂃𓂃𓂃

此刻的我,已準備收拾心情,切換成開工的狀態!年末將至,對時間感的焦慮也隨之逼近,過往十幾天旅途所給予的提點,無非是在季節的流瀉裡,提醒自己隨時對自我能量保持關照。

謝謝閱讀,深秋小旅行就記錄到這裡,我們會再回來的!

交通資訊:火車 London st pancras – Pitchlory (直達6小時)

在英國南邊小村莊的山林裡,渡過那與世隔絕的72小時。

趁著新工作轉換的空擋,我們背上背包,一路往南走入山野,進行一場秋日隱居體驗。

讓這趟小出走更顯特別的,不僅是躺在筆記本裡兩年的願望清單被實現,而是內在專注於「數位排毒」的練習。

幾年前剛開始在這裡寫字時,意識到自己的社群螢幕時間有飆高的趨勢,那時意外認識了倡導斷線的Unplugged.  該品牌在倫敦以北與以南設有多間Digital detox cabins. 共通點除了地點隱密外,房型不供插座和網路,但附贈一隻Nokia、指南針、地圖、老式收音機、錄音帶、桌遊與主題明顯被精心設計過的書籍。

為了讓住客們以自己感到舒適的節奏去融入當下的環境,入住長度限定為四天三夜,還僅能在週間進行。也因為店家背後的善意,過往幾個月的焦頭爛額讓我延遲了體驗的時機。慶幸轉職給予的留白,與入住前收到新工作簽被核發的好消息,讓人安心的斷線去。

因為非常喜歡森林,這次選擇的木屋座落在私人隸屬的山林裡。還記得剛下火車、前往木屋的路上,司機一聽到我們要去’’Olive’’ (木屋的名字),便轉身微笑的說:「那你們喜歡羊嗎?」我們眼冒愛心的大力點頭。

一下車,果來迎面的是一整片平原與羊群。在入口閘門處,店家事先地準備好用來裝行李的小推車、生火用的小木材,與各種尺寸的雨鞋。快速整裝後,我們穿越羊群,順著沿路指標往山林裡走去。

推開門,木屋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設計。完全使用太陽能供電不算太新奇,但第一次遇上composting loo倒是覺得有趣!如廁後免沖水的設計,讓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去適應,但實驗證明,使用上一樣乾淨衛生更無異味;空間裡最大的亮點,莫過於那貼在床邊的巨幅窗景。挑高的設計,讓視野高度恰巧能穿透山林,十分讓人著迷。

除了羊群,可愛小劇場隨時都在大自然的窗台上演著:像是那固定咬著果實出場的小松鼠們、每次路過都充滿健走般喜感的雉雞、山姆口中長得好卡通版的小兔子、看不到本尊,但看得見腳印和便便痕跡的鹿群,與總是黃昏後才出沒的小狐狸,都全數被收納在床邊的窗景裡。

手機關機之外,這次的出走不具目的性。

木屋座落在一個我們沒有聽過,更不以觀光為主的小鎮上,故沒有踩點、探索周邊的壓力,讓人能很專注享受環境上的給予。

超市和酒吧為步行一到兩小時的距離,故行前,背包裡事先裝滿三天份的食材:迷你南瓜和地瓜兩顆、洋蔥一顆、幾條紅蘿蔔、一小袋台灣米、一包速成的日式炒麵、小包煙燻豆干、一盒綜合野菇、蔬菜湯與牛尾湯罐頭、牛肉末醬、鮪魚與靖魚罐頭、六顆蛋、四顆桃子,與一包能在爐火旁炭烤用的棉花糖。

旅行時不以效率式的填滿為期盼,讓時間走得比較和緩。無形也學會專注在時間的流動,而非流失。

每天起床,我都能察覺那前方的樹林,似乎又比昨天更金黃!在斷絕外在資訊的刺激後,日常感官似乎變得更靈敏。我甚至多次忘記,那靜靜躺在上鎖木盒裡的手機,和過往沒事就想「摸一下手機」的肌肉記憶,彷彿消失殆盡。

入住的第一晚,大概是認床的關係、抑或是即便手機關機,大腦仍滯留在待辦清單裡,導致整夜幾乎是清醒著。我聽見那劃破樹林的第一聲鳥鳴,如此清脆。讓失眠不是那麼令人焦慮的事情。

那幾天,我把我對「隨時記錄的依賴性」,轉換為片段的文字,讓寫字不再只是睡前的靜心儀式。每個心動都快速地被貼上一個小標籤,不急著去梳理,凌亂的筆記裡有秩序。

被我捕捉下的片段的有:

  • 從書架上拿起一本以「無所事事」為主題的書籍,讀到一段寫到心坎裡的句子,正想在頁面做個記號。當指緣滑到角落時,發現了上位讀者留下的摺痕,原來與陌生人共感是這麼浪漫。
  • 煮粥時,玻璃上的霧氣讓窗景變得像油畫般。望著窗外發呆的山姆突然大喊:「咦!妳看,這是前面一位住客留下的驚喜!」只見玻璃上浮現一張小小的自畫像,有夠可愛!  
  • BBC在晚間時段固定播放爵士電台。主持人念起了聽眾們捎來的訊息,每一則都好暖心。「我和太太此刻正在樹林裡的小木屋收聽著,謝謝你的選曲點亮了我們的夜晚。」身旁男子送出了這封簡訊。

轉眼也讀了兩本書、和山姆連玩了好幾個小時的遊戲、聊了彼此童年入住木屋的記憶;每天兩個人都要發一下呆、三餐都自己煮卻不膩(用鑄鐵鍋煮的白米飯特別好吃!)

原來夢想式的假期可以這麼安靜,可以不做什麼特別的事情。

天晴就看著光暈在床單上跳起的華爾滋,讓人目不轉睛;下雨時,落在木屋上的雨滴轉換為聽覺與視覺的立體聲。早餐熬一碗暖心又暖胃的清粥,午後穿上雨靴享受泥濘。

很慶幸求學時期的英國印象不在倫敦,讓我一直都記得城市以外的英國美的有多緩慢,尤其是秋天。

‘’Thank you for sharing a window of time with me.‘’ 某晚睡前枕邊人捎來這句,平實又浪漫。

題外話:

Digital detox的實踐,其實無需整裝行李,特別往島的哪一端前進。不過,在試著建立新的習慣前,不仿從移除大環境上的刺激著手,讓適應過程顯得相對不費力。

這趟體驗,讓為自己工作十幾年的山姆,第一次學會怎麼設定郵件自動回覆。

入住尾聲的早晨,我從信封袋裡取出能解鎖木盒的鑰匙。抱著猶豫的心情將手機取回。「因為取回的不是手機,是責任感,對嗎?」姆說,我會心點頭。

這趟體驗帶來的學習,除了是有意識的選擇攝取與消費資訊外,更是調整看待時間的定義。不把它視為「有限資源」或「貨幣」的概念去經營,美好的時光絕對值得荒廢。允許自己玩樂和什麼都不做的權利,才有本錢和健康的能量,在必要時,奮力追尋所謂的效率和生產力。

最後補充,每間木屋,都以曾入住過的狗狗名字來命名。在入住手冊裡,我們看到Olive果然長得好可愛!

十年一瞬

寫這篇,給自己在時間的洪流裡,一點點溫柔的提醒

/21/

雖然一直覺得職涯算是一路順暢,回頭看才驚覺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與憧憬相差100英里。當時生命中的可愛,絕對屬於斜槓的樂團。

那些下班後背著樂器練團的日子,彷彿只是昨天而已,我們踏遍了幾場草地和展演空間,記錄了許多雙台下專注的眼睛。

雖然一直認為自己才華不足啊,但過程還是玩的很用力、笑得很開心,有些歌詞可能記不住了,但旋律有時在腦海中會不自主哼起,回想起來那段生活過的踏實卻不吃力。即便回頭看,這段回憶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但那階段遇見的朋友們,則是自己身邊少數在多年後談起理想,眼神裡仍發著光的人們。

/24/

後來因為一段感情的結束,才有機會正視自己的人生目標。

其實從小都自認本質膽小,但大概是風向星座的漂泊感的招喚,投入英國碩士申請後,順利的在半年內被錄取,生平第一次收到成績單哭出來是25歲正常嗎?

除了毅然決然毫不考慮在倫敦求學外(當然是選鄉下身心靈才能更飽滿啊),碩士生涯順利畢業並沒有實踐太多了不起的事,只記得自己很努力在克服不迷路、好好下廚與訓練日常生活裡所需的各種勇氣!

論文題目被教授評論評論很有趣 – 熟悉英國人溝通方式的人們大概能推測言下之意。

那陣子去過的國家其實遠遠不及同學多,但踏上摯愛的冰島、葡萄牙、義大利、和意外沒有那麼喜歡的丹麥(後來出差再訪印象有稍微加一點分回來)

/27/

一年半後,碩士的種種被濃縮成兩大箱包裹抵達台灣。

當時心境上的衝突與矛盾其實都記不清了,只知道回家真好,心頭幸福的好暖好暖,吃著媽媽的牛肉麵呼嚕嚕的。

後來工作上轉職媒體業又誤闖精品圈的,走過後才知道那些乍看亮麗的職業原來並不適合自己,但卻慶幸能在過程而遇見人生摯友!

那幾年還談了場好久的遠距離戀愛,久到忘記原來約會是能一起牽手過馬路,下班後能面對面吃飯的那種簡單喜悅,但當時的彼此都還是像是孩子一樣的渴望自由,對生活框架外充滿著各種期待,因此過多的空間對當時的我們來說並不討厭。

/29/

忘記最初的動機,是為了讓多年的遠距離有個交代,亦或是在20的尾巴深信人要選難走的路走,才能成長的心靈雞湯?

只記得行李裡裝著好幾件冬天的羊毛衣與大外套,在機上度過那年的聖誕節。出發前跟爸媽淡定的說:三個月找不到工作就回來溜!連夏天的衣服都懶得帶的心境,其實蠻輕鬆(我傲嬌的獨生女性格呀)

當時寄宿在人在比利時的前男友家,有一片向陽的窗景,記得我望著雪景不小心分心的那年冬天,也記得第一次一個人過年,為自己煮了滿桌的菜再好好吃光,但卻完全忘記怎麼克服不敢關燈睡覺的習慣?大概是當時生活面對的未知太多,睜開雙眼看見黑暗的夜晚,相較來說不算什麼!

回頭看那一段日子,原來一直都在默默練習著一個人好好的生活。

30 –

後來呀,在那年冬天結束前竟然順利的找到工作了!只是命運捉弄人,沒有意料會再落腳倫敦,預設是荷蘭的。

哭著打給爸媽時,只記得電話那端的他們興奮又不捨的說要寄好多可愛的夏天洋裝來!在開工的前一週搬進了目前在西倫敦的家,與室友三人,和住隔壁的房東加兩隻貓咪為鄰。地點選好是一班公車直達到公司!

第一年,工作上有回歸大學新鮮人的錯覺,每天被很多第一次充滿,各種出糗、碰撞,緩慢且溫柔的被消化,還好這路上的團隊與同事總是貼心,後續能順利拿到工作贊助,也是在這趟旅程開始前始料未及(即便過程真的死了好多腦細胞,但很慶幸留下來不只是靠運氣。)

啊!怎麼能忘了提山姆呢!

小三歲,但心智年齡似乎比我成熟,倫敦出生,骨子裡流著蘇格蘭血液的男子。剛認識時,被預設是買微波食物當三餐,極少開火的英國人?交往後,是一直自創食譜,比女友還愛下廚的居家系!有他陪伴的日子裡,這座城市增添了許多家的味道,也不再僅僅只是在地圖上的一個座標。

時間帶到此刻,即便一轉眼夢想似乎被實現了那麼多 –

明天早晨,我可能還是會躺在床上問自己一百種問題,遲疑此刻若不在這裡,會在哪裡?又或者是,此刻若在家裡的床上,我會不會幻想著遠方的美景?

寫這篇,給自己在時間的洪流裡,一點點溫柔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