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ustainable fashion

翻轉衣櫥 Chapter II – 那些服飾標籤上沒說的事。

趁著這週是Fashion revolution week. 我總算誠實面對自己的拖延症,把散亂在記事本裡的筆記一口氣整理完成!

回顧起這系列文章的寫作動機,很大的比例是想透過搜集資料的過程,來實踐自我教育的目的,更藉此機會觀察與檢視自己的購物型態,和消化現階段的學習筆記。

註:翻轉衣櫥首篇這裡讀 — 在檢視消費模式前,先談談穿著意識的養成。

Decoding the buzzword 

應該不難察覺,近幾年服飾品牌圈裡充斥著的greenwashing風潮,只能透過更有意識的消費來擦亮眼睛。

剛來英國時,我從不特別覺得自己是快時尚的倡導者。人生只買過一次H&M,衣櫃裡的zara不超過三件。這幾年在倫敦生活的日子裡,最愛的品牌風格則非常極簡,系列衣著總衍生出一種跳脫季節和潮流的雋永感。天真如我,仗著標籤上的價格比較貴、品牌文宣充斥著大量的recycled materials & organic cotton,以為這樣的消費,已是相對負責任的選擇。

2013年的那個冬天,我在英國某時尚龍頭網站購入這件(至今都還很喜歡的)毛衣。後來回顧那年發生的孟加拉薩瓦大樓事故,才意識到標籤的背後不只是一台台冰冷的生產機器。

直到某天,穿著新買的有機棉洋裝的我,發現被雨滴沾濕的衣領間竟冒出大量點狀粉末,不僅無法用清水洗乾淨,過程更散發著刺鼻的味道。

那是我第一次對標籤外的故事產生疑慮。困惑之餘,我聯絡了品牌客服,進而詢問起品牌生產的工廠和洋裝染製的過程。

或許不少人讀到這裡,會覺得:「天呀!對方真的會理妳嗎?」的確如此。我的愛牌端出制式性的回覆,表示免費退換貨都不是問題,句尾不忘補充 ”In 2020, 76% of the materials in our collection were sustainably sourced. We’ve already exceeded that in 2021. ”

但這兩行,早已出現在他們寄出的每一封品牌email裏,不足以填滿我雪球般滾大的求知慾。再者,既然是sustainably sourced,我卻無法在網頁上找到raw materials的確切產地、生產工廠。(想進而查詢工廠是否擁有認證標章,好確保勞工是在被支付合理的薪資、完善的營運環境下工作。)

找得到的,是品牌對於sustainably sourced的補充定義:

後來才意識到,在邁向意識消費的這條路上,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不少對環境友善的品牌在面臨相似問題時,總能更輕鬆和透明的應對。

這些資訊,本是消費者有權利義務得知的購買前提。那次經驗後,我才正視到自己無疑的陷入了greenwashing的陷阱裡。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ustainably sourced, ethically produced, eco-conscious.., 下次逛到類似標語時,請睜大眼睛地毯式的搜索,看在該網站能不能找到更細節的補充資訊,來支撐這些鏗鏘有力的品牌statement。

如果跟我一樣需要客服的額外補充,請務必適時提醒自己,是時候遲疑這些標語的正當性!

💡Always question the brand’s credentials before investing.


So what does sustainable fashion actually mean

在瀏覽過數十種對於永續時尚的定義後,以下是我認為最完善的解釋:

More sustainable fashion can be defined as clothing, shoes, and accessories that are manufactured, marketed, and used in the most sustainable manner possible,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aspects.

In practice, this implies continuous work to improve all stages of the product’s life cycle, from design, raw material production, manufacturing, transport, storage, marketing and final sale, to use, reuse, repair, remake and recycling of the product and its components.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the aim should be to minimise any undesirabl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the product’s life cycle by:

(a) ensuring efficient and carefu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ater, energy, land, soil, animals, plants, biodiversity, ecosystems, etc);(b) select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wind, solar, etc) at every stage, and (c) maximising repair, remake, reuse, and recycling of the product and its components.

From a socio-economic perspective, all stakeholders should work to improve present working conditions for workers on the field, in the factories, transportation chain, and stores, by aligning with good ethics, best practices and international codes of conduct.

In addition, fashion companies should contribute to encourage mor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patterns, caring and washing practices, and overall attitudes to fashion.

Dr. Brismar, Green Strategy.

末端裡提到的consumption patterns是我覺得這個註解中,很貼心卻關鍵的補充。

💡This is exactly why fast fashion will never be sustainable.

即便不少快時尚品牌都擁有各自conscious系列,或廣泛的使用回收與有機材料,但這些行銷陷阱,都無法彌補最本質的問題:兩週上一次新品,與鼓吹消費和快速汰換的時尚態度。


How to build my sustainable wardrobe

對vegan同事C來說,永續衣櫥的基礎,是斷絕任何皮革和動物類製品;對M而言,永續衣櫥是只購買公平交易,或持有標章認證的物件,好確保供應鏈的過程裏,環境與勞力皆不受到剝削。小附註:英國較常見的標章,有 GRS (Global Recycle Standard) & GOTS (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

J的標準,則是全力支持在地手工生產的設計小店,從fabric sourcing、製作產地、到商品訂價的資訊相對更透明,利潤更能直接回流到maker手裏,讓他買的安心!

大家的消費原則,都各自觸碰了不少上述永續時尚定義裡很關鍵的領域,更讓我思考起,該如何建立起最適宜自己的篩選評鑑。

對我而言,永續衣櫥的定義不該是非黑即白。即便坦言,在自我教育的旅程中,我的確閃過「從今以後要罷免xx品牌」、「想把衣櫃裡已經有的單品,全數替換成更好的選擇」的念頭。

但大量捐贈舊衣再變相花錢,說穿了只是把消費慾望刻意美化的虛偽,更是超級違背降低consumption的原則。畢竟不要忘記了- 最環保的選擇,永遠是那些已經睡在衣櫃裡的集合!跳脫材質和品牌,只要舊衣持續地被愛護、保存和著用,便是把碳足跡降到最低、對環境最友善的穿衣方式。

後來撞見曾經摯愛過的品牌,當然還是會對衣著的外型與風格心動。只不過,我已鮮少踏入門市消費,而是選擇購買睡在他人衣櫃裡的preloved. 照片裡是以原價5折購入的preloved西裝外套。

也因此,每當意外被朋友稱讚起今天的搭配時,我總會得意的說:「褲子的衣齡有五年呦!外套有7年。」會持續的愛用下去。即便過去購入那些衣物的當下,許多都只是一個紓解壓力、純粹被剪裁吸引的盲目選擇,但卻清楚理解,原來未來每個「決定購買新衣的念頭」,在意識消費的路上是如此的關鍵。


在談起我理想衣櫥的標準時,得先好好補充這陣子每個恍然大悟的學習:

1. Natural fabrics are not necessarily better than synthetics

如果讀過第一篇 – 翻轉衣櫥chapter 1,大概知道我從小便是天然材質的擁護者。聚酯纖維、尼龍等人造纖維,鮮少出現在衣服標籤上。

撇開生產鏈,如果以full lifecycle of the product角度來看,從購入衣物的那一刻起,人造纖維產生的後續環境衝擊實在不容小覷。(歡迎大家搜尋「微塑膠纖維」,延伸學習洗滌人造纖維衣物時對海洋的衝擊。)

棉花與其他天然纖維之所以佔上風,則是在清洗過程裡的微纖維,能在海水、湖水和公共汙水處理廠中迅速分解,故對環境相對友善。然而生產過程呢?

‘I feel like we understand what plastic does to the Earth but I had no idea what cotton was capable of’

Stacey Dooley

farming過程所需的農藥量與大量水源,讓棉花成為了環境殺手。也因此,挑選純棉衣物時,只認名100% organic cotton 是為自己設立的第一道門檻!

反之,生產synthetic fibres對環境的迫害不勝枚舉(最眾所皆知的,大概是過程裡所產生的大量溫室氣體!)但生產所需的水份遠比棉花少,更能夠運用recycled plastic來製作,是這陣子我才理解到的學習。

也因此,材質天然與否,原來遠不及how it is produced來得更重要!

💡Leaning towards natural fabrics or synthetics that are produced more responsibly is the key.

春夏除了有機棉、有機亞麻之外,recycled polyester 材質也成為了我此刻相對安心的選擇!

再來是羊毛。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純羊毛製品原來沒有想像中那麼的友善。很大的主因是源自於「羊毛的可追溯性」、與「動物福利」,兩者缺一不可。

在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前,我誤以為羊毛產業是cruelty free,認知到事實後,下定決心日後購買羊毛製品前,一定要先看到RWS標章才安心。

2. Transparency does not equal sustainability


談起意識消費的轉捩點,不能不提半年前,我意外發現自己固定購買的幾間服裝品牌,竟隸屬在H&M集團之下。

那些品牌的定位都擁有北歐一慣的極簡和清爽,衣服布料摸起來都是能陪妳走過好幾年的紮實。但集團式的經營,立即把我的美好想像拉回現實。

忍不住思考起,如果H牌曾被指控過為血汗工廠,那它旗下的A牌,又是憑藉在什麼樣的利基點上,把自己定位在”sustainable” 的目錄下?

慶幸的是,該集團在眾多快時尚品牌裡,擁有相對較高的資訊transparency!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好奇寶寶,可以花時間探索看看他們每年的永續報告。不諱言,這樣的透明度非常值得嘉許!但我還是找不到,A牌之所以比其他姐妹牌更友善的確切原因。

直到意外接觸到Good on you這個網站,我的疑惑才正式獲得了解答。

Good on you (簡稱GOY) 是我這半年最常瀏覽的網站/APP之一!該團隊針對各大時尚品牌,進行全方位的友善評比,目的是讓消費者都能夠做出更informed的購物選擇。

How ethical is ___?

不仿挑選一個你也熱愛的品牌,在Google上搜尋看看,跳出的第一個搜尋結果通常都是GOY的評鑑分析。

回到H集團的評比。把我打醒的,是GOY網站裡特別針對勞工評鑑的這一段:Almost none of H&M’s supply chain is certified by labour standards which ensure worker health and safety, living wages, or other labour rights.

我順勢把該集團旗下的所有品牌都搜了一輪,果然都獲得一制性的評比。證實了集團式的經營,在策略本質上的劣根性。如何看穿精巧的品牌定位,與用行銷話術去包裝大同小異的生產鏈,則是消費者自我教育的價值所在,也再度提醒自己務必培養greenwashing的辨識能力。

事後,我忍不住發了一封信給A牌的客服,詢問生產該品牌的工廠們,與H集團其他品牌的配合工廠的差異在哪裡。

其實在做功課的過程中,都不是抱持著要抵制舊愛為首要目標,而是希望能拉著他們跟消費者一起成長、更誠實面對問題的所在,一起改變產業生態。

3. Vegan leather is not necessarily better than leather

徂小就很喜歡皮革的厚實溫潤,但大概從兩年前起,我試著戒掉購買皮革的習慣。起初只是純粹被vegan同事所影響,後期漸漸接觸了不少素食皮革為替代選項。

然而,素食皮革的製作過程,就一定是相對友善的嗎?撇開部分素食皮革使用天然材料(e.g.蘋果皮或蘑菇)或回收塑膠製成,大多數的合成皮革皆為PVC組成。

日常努力減塑,卻為了避免真皮而購買塑膠製品,足夠讓我感到矛盾了!碰巧發現新買matt & nat 使用還不到一年,已被明顯的磨損,商品的生命週期遠不及皮革的耐用。進而察覺這樣的消費型態可能不適合自己。

反之,真皮製品最讓人感到爭議的,莫過於動物福利,以及皮革的染製過程。

The most common method is chrome tanning and requires the hide to be placed in a chromium salt bath—which is highly toxic. When the remaining toxic water is disposed of, it can wreak havoc on aquatic ecosystems and even negatively impact human health. A better nontoxic option is vegetable tanning, an ancient practice that uses naturally derived plant chemicals to purify the hide; however, this is less common since it’s more expensive and requires special skill sets.

Leah Thomas, the good trade.

Real leather vs Vegan leather 無疑是個超級複雜的選擇題。以我的貼身經歷而言,我會更傾向購買前者,但賦予自己更嚴謹的消費原則。


呼!最後,以我心中理想的永續衣櫥來結尾:

左側為這兩年購入的第一只皮革包,來自被保存的超級好的prevolved!右側為在古董市集遇見的純羊毛短外套。
  1. 80% 由preloved組成

這陣子,我成功出售了20幾件穿不太到的二手衣,並也從陌生人衣櫃裡,找到兩件衣況極新、剪裁讓人愛不釋手的春裝。購買preloved 讓人從上述種種前提裡喘口氣,能盡情地把心思專注在物件本身,不僅相對省錢,更無疑是最環保的購物方式。

  1. 保留20%的空間買新衣

每當那些想要購買新衣的瞬間,我會盡可能購買upcycle與recycled材質,其次是絕對支持organic!由於在購物前,資訊透明度成了關鍵考量之一,讓對環境友善、生產鏈透明的服飾品牌成為首選。這陣子更間接探索了許多made to order的選項,發現手工訂製服飾不僅不奢侈,更是有意識的選擇。

  1. 配件

我選擇給予自己擁抱皮革的彈性,但只購買能詳列皮革產地與來源、全程使用植物染色的品牌。(即便如此,這兩年購入的第一只皮革包則為preloved!)

最後補充我這陣子流連忘返的相關網站們:

Good on you, Fashion Revolution, GOTS


後記:

謝謝一路讀到這裡的每雙眼睛。這篇在書寫的過程中,坦言心境上不是太輕盈,畢竟在學習過程裡,很自然的放大自己的無知,理解得越多,越察覺到大環境裡體制的缺失,越感到焦慮。

在文末,想給予自己(和也想和我一起踏上自我教育旅程的人們)一些些溫柔,為那個想變的更好的消費意識而喝彩,一起努力。